官方微信 省胸科医院微信服务号

扫一扫关注医院订阅号
医院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院新闻  >  医院动态  >  正文

【中国破伤风日】小伤口暗藏大风险,警惕“沉默杀手”破伤风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5日 09:45点击次数:

为引起全社会对破伤风的重视,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倡议设立每年九月的第二周周日为“中国破伤风日”,今年的破伤风日以主题为“双0行动,让破伤风成为历史”,旨在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增强预防意识,共同推动破伤风防治工作。其中“双0”指的是破伤风暴露预防处置0发病,破伤风医疗救治患者0死亡。

9月12日,江西省胸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在阳明公园社区开展破伤风日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江西省胸科医院急诊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汪涛以《破伤风:小伤口,大风险》为题开展讲座,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破伤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解。讲座中,汪涛列举了需要预防破伤风的各种情况并详细介绍了伤口紧急处理方法、免疫程序等实用知识,让居民充分认识到破伤风的预防胜于治疗。为进一步加深居民对破伤风知识的了解,汪涛还与现场居民积极互动,65岁的李大爷说:“我一直以为只有生锈的铁钉扎伤才要打针,今天才知道被动物抓咬伤也要做破伤风的预防!”王奶奶说:“我每天都要剔牙,有时候还会出血,剔牙也会引起破伤风?”.....对于爷爷奶奶们的疑问,汪涛逐一进行了耐心解答。

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健康咨询台,由专业医生为居民提供一对一专业咨询及健康指导,医护人员还为居民发放破伤风宣传册并提供血压测量等服务

破伤风的致病因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主要存在于土壤中、灰尘中、污染的水里,也可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肠道、粪便中。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平时以芽孢形式存在,在土壤中可生存数年,100摄氏度下持续1小时左右才能被完全破坏。该细菌进入体内后,在缺氧环境下可以大量繁殖并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而这种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自然界中最强的毒素之一,其人体的致死量是2.5纳克/公斤体重,也就是说1克破伤风痉挛毒素(花生米大小),可致600万以上的人中毒死亡。

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破伤风

外伤导致皮肤黏膜破损,尤其是没有经过规范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要高度警惕破伤风并尽早就医:一、咬肌痉挛造成张口受限;二、面部肌肉痉挛导致苦笑脸;三、全身肌肉疼痛和持续的强直或阵发性痉挛;四、吞咽困难。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破伤风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临床类型:

全身型破伤风:这也是最普遍、最严重的类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疼痛性痉挛,逐渐发展可出现张口困难、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进一步加重可表现为颈部僵硬、角弓反张、板状腹等。

局部型破伤风:临床上较少见。患者主要表现为伤口附近区域的单个肢体或身体某一部位发生强直性、痉挛性肌肉收缩。局部型破伤风相对来说病情较轻。

头部型破伤风:头部型破伤风是一种特殊的局部型破伤风。多发生于头面部受伤或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患者。头部型破伤风可发展为全身型破伤风,严重程度一般与全身型破伤风相当。

得过破伤风的患者,再次受伤后如未规范处置,还有可能再罹患破伤风

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非常强,极微量的破伤风毒素就能致人发病,发病后也不能刺激人体产生应对破伤风发病的免疫力。即使患过破伤风的人,再次受伤后如果没有规范处置,还是有罹患破伤风的可能。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再次发病呢?第一,规范处理伤口,尽可能消除毒素来源;第二,根据患者既往免疫史和伤口的情况,合理使用特异性破伤风解毒剂——“破伤风针”,给身体一个临时性保护;第三,补齐免疫缺口,以避免再次患病。

正确处理伤口预防破伤风

由于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只要皮肤、黏膜存在破口,就有感染破伤风的风险,所以外伤后应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置,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患破伤风的风险。意外受伤后应该先压迫止血,同时尽快用清水冲洗伤口,再用干净的布覆盖伤口,尽快就医。

需要强调的是,要完全避免破伤风发病,仅仅处理伤口还不够,还需结合患者免疫史进行正确免疫预防。

  

关闭